摘要:
乾隆二十二年,科举常科增试试律。这一改革的重要原因是为了打破科举以往的命题思路与应试模式,革除举子怀挟、宿构之风。在科举试诗政令下达的过程中,乾隆帝利用权威与策略绕过了朝臣的反对,成功推行了这一数十年间未能实施的改革,并掌握了会试、顺天乡试试律诗的命题权力,强化了对人才选举环节的把控。科举增试试律前后,覆试走向制度化,磨勘也逐步加严。由于近体诗具有明确的声律规则,诗作是否合律成为覆试和磨勘的关键考察标准。科举试诗与覆试、磨勘制度共同发展,使科举纪律更为严格,评价标准更加客观。清代科举试诗不仅是文学史上的关键事件,更是科举史上的重要变革,具有多重历史原因与深远的制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