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王朝的正统论均建立在“承天授命”和“以德化人”的儒家思想基础之上,也主要 是由汉民族加以继承和阐释。清朝与前朝的区别是其版图已延伸至许多非汉人族群聚居的地区。儒家正统观显然无法全面涵盖这些地区的民众信仰和习俗。如何理解清朝对藩部边疆地区的统治仍然是目前清史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提出清朝分别针对内地和边疆形成了新型的“正统性”的统治模式,清帝在内地的统治仍然依赖儒家的道德教化,对藩部的控制则主要依靠边疆少数族群对藏传佛教的信奉,从而建立起了另一种对前朝正统性的补充性制度框架。本文特别提出要区分“统治”和“治理”的涵义,“统治”主要是指皇权对一系列带有虚构色彩的象征性隐喻系统的利用和尊崇,“治理”则是对各类象征性统治符号的技术性延伸。其背后具有相当深刻的思想史背景在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