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1002-8587  CN 11-2765/K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君权与后权:论清帝对皇后权威的控制与打压
    毛立平
    清史研究    2021, 0 (4): 43-59.  
    摘要547)      PDF(pc) (12939KB)(441)    收藏
    清代号称“宫壶肃清”,主体时段少有后宫干政的记载。本文试图从制度、礼仪和空间三个维度,探讨清帝如何控制和打压皇后的权威,揭示“宫壶肃清”背后的运作逻辑。清代皇帝逐步切断皇后与宫外的一切联系,力图建立起一个封闭隔离的内廷世界,使皇后的权威难以延伸至宫廷以外,其地位与职责也从“母仪天下”逐步转变为只是后宫之主,甚至连后宫之事也无法全权做主,从而有效遏制了后权对外事的影响和对皇权的威胁,确立了宫廷内外皇帝独尊的局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允禟西洋密码字档案初探
    王冕森
    清史研究    2021, 0 (5): 35-45.  
    摘要409)      PDF(pc) (11515KB)(378)    收藏
          康熙帝之子允糖曾使用西洋文字仿比满文创造密码字以传递信息,此行为被清廷列入其二十八款大罪之中。通过新发现的允糖案罪证档案可知,允糖西洋密码字是一套使用拉丁字母转写满文并拼写汉语的文字转写方法,其设计同时兼顾字音和字形两方面,颇具特色,亦有不少疏漏。作为目前所知最早由中国人创制的满文转写体系,允糖西洋密码字是清初中西文化交流的缩影。至于允糖使用西洋密码字所写之书信,内容实为家庭事务。清廷借此罗织罪名时,则绕过内容,着力批判其行为立意,造成了实际内容与违碍意义间一种“虚实之间”的微妙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军机处的满伴与清代中枢机构之变迁
    张凌霄
    清史研究    2021, 0 (4): 68-81.  
    摘要392)      PDF(pc) (11150KB)(352)    收藏
    清代中期以降,军机处作为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在帝国政治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满伴”是军机处档册中经常出现的重要术语,但学界对满伴的人员构成和职能不甚清楚,亦不知满伴的由来。本文通过梳理大量军机处档案和其他满汉文文献,可以确定满伴即指满章京。在“满伴”术语出现和流行之前,军机处的官员使用了满老先生、满班等数个术语来指称满章京。乾隆朝中后期,军机处司员应是借鉴了汉文中关于“伴”的用法和满文中gaksi 一词,创造出了满伴这一混合性的术语。满伴的出现和流行标志着军机处内部机制的成熟,君主亦透过多种手段和资源来平衡满、汉章京。十九世纪中期以后,满、汉章京渐行渐远,中枢机构的运转变得僵化,军机处的这种政治生态也走向覆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光宣之际的边疆治理转型与“丹丕尔案”
    张临希
    清史研究    2021, 0 (4): 143-156.  
    摘要351)      PDF(pc) (10827KB)(291)    收藏
    康乾开垦蒙界,改蒙汉隔绝为分治,使州县向蒙旗扩张。但中央规划败于地方利益,清廷逐渐无力控制蒙旗私垦,导致以丹不尔为代表的台吉坐大,蒙、汉、州县抱团应付朝廷。清末新政意图将蒙地纳入国家赋税系统,放权给绥远城将军贻谷,以官商合办夺私垦兴官垦。将军、垦务局、地商联合,与台吉利益冲突。贻谷杀丹丕尔,更多汉官介入蒙地,对外藩蒙古管理由单一变多重。但此模式私肥垦务局,与新政初衷相悖,清廷以“误杀台吉”为由铲除贻谷系官员,收回权力。弱势国家力量不足,先借官商合办为跳板大幅降低行政成本,再以体制内常规手段处理官商,实现边疆治理转型。由此,蒙旗人群结构改变,互容性增强,国家权力在蒙地绵密化,利于后续政权的边疆统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清朝“内亚性”的再商榷——以多民族语文合璧书写为视点
    强光美
    清史研究    2021, 0 (4): 60-67.  
    摘要270)      PDF(pc) (6304KB)(149)    收藏
    美国“新清史”学者将多民族语文合璧书写视为清朝“内亚性”和区别于传统中原王朝的重要表征,这一观点存在偏颇之处,并不完全符合历史逻辑和史实。首先,清朝合璧书写在相当程度上是对中原明王朝政治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并非内亚特有现象。其次,清朝统治者提倡合璧书写的主要动机,是出于维系多民族国家治理的现实需要,而非保持内亚性。再次,清朝统治者在政治文化认同上以中原正统自居,并利用多语合璧重建起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同文秩序,实现了从满洲政权向“大一统”王朝的蜕变,成为“历史中国”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清前期官修经解与官方经学探析
    黄爱平
    清史研究    2021, 0 (5): 1-11.  
    摘要255)      PDF(pc) (13094KB)(303)    收藏
          清代自顺治年间始,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以官修的方式,先后纂成“解义”“折中”“江纂”“义疏”等各种名目的经解书籍 19 种,范围遍及各部儒家经典,构建了一个系统的官方经学体系。统治者借助这一举措,彰显儒家经典的致治功能,昭示儒学道统与帝王治统的合一,强化伦理道德和尊卑秩序,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学术总结意味。梳理清前期官修经解的具体情形,解析官方经学体系构建的背景与过程,揭示其蕴含的政治诉求、思想观念以及文化涵义,有裨于深化对清代政治、思想、学术的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清代哈萨克租马研究
    张帅
    清史研究    2023, 0 (1): 92-99.  
    摘要237)      PDF(pc) (6231KB)(66)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清代刑部说帖的撰写及司法权威的生成
    李明
    清史研究    2023, 0 (2): 47-56.  
    摘要236)      PDF(pc) (1463KB)(116)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清季军机大臣副署制度的构建
    章博
    清史研究    2021, 0 (4): 82-95.  
    摘要236)      PDF(pc) (10355KB)(221)    收藏
    副署制度源自西方,是责任内阁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季最初讨论和规划副署制度时,虽将其比附为乾隆年间的军机大臣署名之制,但本意仍是西制。然而,经历了反复的辩驳及朝廷的权衡,至最终实施时,清廷却将副署与责任内阁相剥离,乘摄政王载沣履任监国之机,颁布了军机大臣署名之制。至于副署的目的与含义,却无明文解释。清季与民初的一系列政潮、政争由此展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风险应对力——清代经济史研究的新视角
    #br#
    林展
    清史研究    2022, 0 (6): 1-15.  
    摘要232)      PDF(pc) (1546KB)(208)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1904年第二次英国侵藏战争的赔款问题
    李文杰
    清史研究    2023, 0 (2): 121-130.  
    摘要228)      PDF(pc) (1643KB)(129)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字识与清代军政管理
    温海波 谢殿诚
    清史研究    2021, 0 (5): 55-68.  
    摘要228)      PDF(pc) (16709KB)(263)    收藏
         字识是清代绿营中文书信息处理最底端的兵种, 由明代识字兵承袭而来,顺治初已在军事运
    转中出现,迟至康熙中期初具规模。字识多由武官从营内兵丁中挑选,因荒废操练却占食名粮,雍正朝试
    图以武职经制书吏替代字识,但各级武官基于军务成本及自身利益等因素,依旧将其保留。在字识广泛存
    在且难以裁撤的境况下,为解决虛兵空额问题,同时确保军政文书的有效运行,乾隆中后期陆续对字识的
    数额、待遇及拔补做出相应规定。字识日渐制度化是军事权力难以深入基层的妥协和务实措置,然而因绿

    营武官识字有限,其衍生的问题亦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内政外交实相表里”:从上海道台更易事件看庚子年政局
    郑泽民
    清史研究    2021, 0 (5): 113-125.  
    摘要225)      PDF(pc) (15029KB)(357)    收藏

    光绪二十六年八月, 通过“东南互保” 而免于庚子兵燹的上海, 突然发生了更换地方行政长官上海道台的人事变动:时任.上海道余联沅将由江苏候补道程仪洛取代。看似波澜不惊的官场迁转,却蹈入权力角逐与中外交涉的暗流。各国领事纷纷干涉,刘坤一、盛宣怀积极筹谋,李鸿章、荣禄、鹿传霖也
    牵涉其间,多股势力交织纠葛,使得这一任命延宕三月且屡更人选方才尘埃落定,最终符合各方利益的袁树勋成功执掌沪上。通过对这一事件的考察,可以为把握庚子年的政局变幻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同时也可直观体悟这一时期“内政外交实相表里”的政治情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重审辛亥革命中的南北议和
    章永乐
    清史研究    2023, 0 (1): 41-57.  
    摘要224)      PDF(pc) (14780KB)(115)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清前期汉中八旗驻防考实
    屈成
    清史研究    2021, 0 (4): 118-133.  
    摘要212)      PDF(pc) (12495KB)(310)    收藏
    汉中为川陕关隘,顺康两朝分别在征定西南途中、平定三藩之后,两度在此驻防八旗。后因战事结束、粮饷转运艰难、旗民矛盾以及防止满人汉化等原因而裁撤。雍乾时期,出于解决八旗生计的需要,清廷再度议设汉中驻防。但此时清廷开疆拓土的重点转移至西北,汉中的政治地理区位重要性相对下降,汉中驻防计划最终搁浅。汉中八旗驻防的驻撤过程,说明乾隆朝以前八旗驻防制度仍处于调适阶段,也表明清廷八旗驻防的重点开始由内地转移至边疆,反映了清廷统一全国过程中国家政治地理空间的变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清代刑部司员的任用规则与权力分配
    李明
    清史研究    2021, 0 (4): 96-105.  
    摘要212)      PDF(pc) (8298KB)(109)    收藏
    清代刑部重视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司官的任用,竭力希望多留用本部熟手,并且青睐科甲正途人员。吏部要求对官员铨选进行统一管理,而刑部主张扩大用人权限。嘉庆朝开始后,伴随刑部捐班人员拥挤等问题,司员的任用规则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变动,刑部最终获得了更多的自主用人权。推其根源,乃在于刑部事务,端赖熟手经理。丰富的律例知识、长期的理刑经验也成为刑部之内实际权力分配的重要依据。这些对于保证清代刑部的办案质量,乃至国家司法的正常运转均发挥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18世纪清朝国家政体变革再思考
    郭成康
    清史研究    2021, 0 (4): 1-5.  
    摘要210)      PDF(pc) (3851KB)(234)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臣掌君权:载沣摄政礼节纷争与宣统朝权势新局
    李欣荣
    清史研究    2021, 0 (5): 126-139.  
    摘要202)      PDF(pc) (16104KB)(242)    收藏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慈禧突然驾崩,临终懿旨令载沣以摄政王监国,“重大事件”向隆裕太后请旨。其时中外舆论环境颇有利于载沣,清廷通过合议方式制订摄政王监国礼节,载沣与隆裕达成分别处置国家政事与宫内事件的权力妥协。在台谏势力的推动下,意在掌控国政、兼具立宪特征的钤章署名制得以实施,禁城防卫乃至全国兵权亦收归摄政权力。另一方面,载沣甘居臣位,谦逊处置居所、召对、班见等礼仪问题,淡化皇权威严,符合舆论的立宪期待,同时亦引发礼节不肃的担忧。监国摄政王体制的核心是臣掌君权,易受慈禧遗旨以及皇室权力斗争的影响,载沣后续又未能及时推行立宪政制以消除隐患,宣统朝的亲贵政治与政出多门由此发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清代八旗人口的变化及其影响
    刘小萌
    清史研究    2021, 0 (4): 17-22.  
    摘要197)      PDF(pc) (4194KB)(306)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清代天山南路地区刑事重案的审理——基于道光朝阿克苏吴廪年案的考察
    王东平
    清史研究    2022, 0 (3): 1-12.  
    摘要185)      PDF(pc) (9651KB)(139)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