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1002-8587  CN 11-2765/K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过刊目录

    2009年, 第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9-02-15
    上一期    下一期

    学术专论
    读史札记
    清史纂修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学术专论
    临汾方志传记中的灾害体验1600—1900
    安维雅, 曹新宇, 刘希付
    2009, 0(1): 1-9. 
    摘要 ( )   PDF(460KB) ( )  
    中国灾害史的研究视野,受到中国王朝更迭—灾害增加的互动范式以及中华帝国注定失败论范式的双重影响,从社会史及文化史层面深入探索中国灾害史的实证性研究尚不多见。本文选取史料特征不太显著的方志传记入手,研究其中隐含着的灾害体验的社会文化内容,并进而探讨中国灾害史的研究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清代贵州郡县志“星野”叙述中的观念与空间表达
    孟凡松
    2009, 0(1): 10-20. 
    摘要 ( )   PDF(577KB) ( )  
    在绝大多数明清地方志中"星野"都占据着显著的位置。无论其内容的翔实或者粗疏,透过地方志近乎于陈陈相因的"星野"叙述,都可以窥见一个时代的知识、观念与信仰世界的变迁轨迹。本文以清代贵州郡县方志的"星野"叙述为对象,考察其构建及瓦解过程,探讨"星野"叙述的功能并分析这种功能丧失的原因,以此来观照传统中国知识、观念及其话语体系近代转型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方人眼里的徐继畬及其著作
    吴义雄
    2009, 0(1): 21-35. 
    摘要 ( )   PDF(893KB) ( )  
    在《瀛环志略》面世的19世纪中叶,徐继畬其人及其著作,成为西方人观察中国的风向标。美国传教士弼莱门和卫三畏先后发表长篇书评,对此书的价值及其刊行的意义作了充分肯定,与郭士立对《海国图志》的批评形成鲜明对照。徐继畬为了写作《瀛环志略》,利用一切机会向西人探询域外文明。同时,这部杰出的著作及其作者,也成为西方人探求中国文化的渠道。西人对徐继畬及其著作的评价,与徐继在对外交涉中坚持理性原则、对传教士采取宽容态度相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郭嵩焘与刘锡鸿政治思想的比较研究——以士大夫观和英国政治观为中心
    小野泰教
    2009, 0(1): 36-54. 
    摘要 ( )   PDF(947KB) ( )  
    本文是郭嵩焘和刘锡鸿政治思想的比较研究。笔者着重探讨在郭嵩焘和刘锡鸿的政治思想中最主要的问题意识是什么、这个问题意识和他们看到的西方有什么关系这类的课题。笔者想强调的是:第一,我们在他们出使之前的所有的文章中能看到他们的问题意识——"士大夫在那时的中国社会应该担负什么任务?"第二,他们从这个问题意识来观察西方社会,特别关注英国的"官"和"民"的关系。并且他们对英国政治的看法之间有思路的差别。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清代商人组织的概念分析——以18—19世纪重庆为例
    陈亚平
    2009, 0(1): 55-64. 
    摘要 ( )   PDF(2606KB) ( )  
    "行会"这一西方近代学术概念对中国商人组织历史研究具有长期的影响。中国历史上的商人组织是中国社会与文化建构的产物,反映中国社会结构演变的特定过程。本文以重庆为中心,结合巴县档案等材料,分析了重庆历史上的"行"、"帮"、"会馆"、"公所"以及神会等不同组织概念的历史内涵,提倡在中国文化与社会环境基础上理解和解释中国商人组织的制度变迁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赈务到洋务:江南绅商在洋务企业中的崛起
    朱浒
    2009, 0(1): 65-82. 
    摘要 ( )   PDF(926KB) ( )  
    本文围绕着对洋务企业中一个活跃群体即江南绅商崛起过程的细致分析,对学界此前观察中国近代绅商阶层的起源和中国近代工业化兴起进程的视角和进行历史定位的方式进行了反思。本文的研究表明,这两个历史事件决非是仅仅构成宏大叙事的重大事件,而是都包含着由冲击与回应、传统与近代、内因与外因、整体性与地方性等一系列二元关系发生复杂的交织和互动而形成的实践逻辑,也只有综合运用宏观与微观、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视角,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这样的实践逻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甲午黄海之役北洋海军缺乏炮弹说质疑——兼论其失利原因问题
    潘向明
    2009, 0(1): 83-93. 
    摘要 ( )   PDF(412KB) ( )  
    关于甲午黄海海战北洋海军失利原因的解释,传统观点有所谓缺乏炮弹之说,在社会和学术界都有很大影响。此说主要出自当时几个来华西人,即泰莱、赫德、汉纳根等人的相关说法。但笔者认为,此说大可怀疑,难以成立,是对失利原因的一种错误解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光绪朝的继统之争
    郭卫东
    2009, 0(1): 94-102. 
    摘要 ( )   PDF(2610KB) ( )  
    在慈禧的操弄下,光绪继位,但留下诸多危机变数,从而引发摇荡朝局数年的继统立嗣之争。先有广安、潘敦俨的奋起,继有吴可读尸谏,最后以群臣参政的方式得以解决。而类似吴可读这样愚忠以至不惜舍生事君者也渐成末世绝响,清流们的"烟墨烂然"不过是传统社会向近代转型时期的回光返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康熙帝对明朝君臣的评论及其政治影响
    刘志刚
    2009, 0(1): 103-112. 
    摘要 ( )   PDF(590KB) ( )  
    康熙帝从自己的见闻与立场出发,以异于当时士大夫的标准,构建出明朝君臣两类截然不同的政治形象:开创者的英名和末世君臣的无能与自私,并把这种评价贯彻到具体的政治实践之中,将其作为构建清朝统治合法性的重要手段及抑制文官集团、强化皇权的话语权力。康熙这一评价及其意图对有清一代的政治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实为明清易代中至为重要的环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读史札记
    清驻藏兵制考
    周伟洲
    2009, 0(1): 113-118. 
    摘要 ( )   PDF(3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于清代著名蒙古文人乌珠穆沁公滚布扎卜的几点新史料
    乌云毕力格
    2009, 0(1): 119-123. 
    摘要 ( )   PDF(23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清史纂修
    关于清史审改工作的意见
    戴逸
    2009, 0(1): 124-127. 
    摘要 ( )   PDF(3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清史·图录》编纂概述
    卞修跃
    2009, 0(1): 128-136. 
    摘要 ( )   PDF(24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清史稿·大学士年表》问题研究
    何瑜, 程广媛
    2009, 0(1): 137-147. 
    摘要 ( )   PDF(56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贪污:文化的? 抑或制度的?——西方学者关于清代贪污的研究
    李海鸿
    2009, 0(1): 148-156. 
    摘要 ( )   PDF(6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