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1002-8587  CN 11-2765/K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过刊目录

    2008年, 第0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8-08-15
    上一期    下一期

    学术专论
    清史纂修
    读史札记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学术专论
    感言
    戴逸
    2008, 0(3): 1-1. 
    摘要 ( )   PDF(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传承与超越
    李文海
    2008, 0(3): 1-6. 
    摘要 ( )   PDF(6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
    王思治
    2008, 0(3): 7. 
    摘要 ( )   PDF(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哲人永在
    罗明
    2008, 0(3): 8-9. 
    摘要 ( )   PDF(2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清代经济宏观趋势与总体评价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吴承明
    2008, 0(3): 10-11. 
    摘要 ( )   PDF(2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清代经济的一些看法
    方行
    2008, 0(3): 12-13+43. 
    摘要 ( )   PDF(3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清代经济宏观趋势与总体评价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戴逸
    2008, 0(3): 14-17. 
    摘要 ( )   PDF(45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清代经济宏观趋势与总体评价学术研讨会总结
    萧国亮
    2008, 0(3): 18-23. 
    摘要 ( )   PDF(6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货币流通量看清代前期的经济增长与波动
    燕红忠
    2008, 0(3): 24-43. 
    摘要 ( )   PDF(3141KB) ( )  
    文章在探讨清前期的货币体系及经济货币化进程的基础上,对1651-1860年间的货币流通量进行了粗略估算。进而依据清前期的货币流通趋势,主要从宏观层面考察了清代前期二百年间的经济增长与波动。认为18世纪是中国传统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白银的货币化和供给量的大量增加,以及由此推动的长途贩运和地域大商帮的兴盛,工农业生产的提高共同反映了这一时期经济的增长。与此同时,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和货币化进程的加快,货币供给量和政府的财政行为对于经济的影响日益凸显。由于经济中货币供给量的不足,分别在清代初期、嘉庆和道光时期出现了三次比较大的经济萧条,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该文的研究表明,学术界关于清代经济发展中的"停滞论"和"增长论"或许仅仅是基于不同时段和不同侧面的考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协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清代地权交易形式的多样化发展
    龙登高
    2008, 0(3): 44-58. 
    摘要 ( )   PDF(1668KB) ( )  
    基于原始契约与刑科题本,本文揭示了清代地权交易的三大类型,一是债权型融通,二是产权转让,三是股权交易出现。借助于土地但不发生产权最终转移的融通性债权交易的各种形式常被混淆,本文加以考辨与厘清:"押",以土地为担保并以地租或利租来还本付息;"典",约定期限内的土地使用权转移与收益占有来偿还借债;"当",以地权为中介的各种借贷形式;"抵",发生地权分割,并以此抵还欠债。清代出现的这些交易手段使农户在保有地权的同时实现其融通性需求,它们与现代金融工具相似,其名称与方式延续并沿用至今。地权转让与收益补偿等交易形式则包括活卖、绝卖、佃权顶退、找价、回赎等,其规则取向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地权所有者的权益。土地经营的合伙制与股权交易亦开始出现。凡此多样化的交易形式,不仅在金融工具缺失的时代充当了资金融通工具的替代,农户赖以济危解困,更促进了土地流转,使生产要素组合与资源配置通过地权市场得以活跃和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试论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后的让步政策
    郑起东
    2008, 0(3): 59-69. 
    摘要 ( )   PDF(1514KB) ( )  
    "让步政策"的讨论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文革"后,"让步政策"论为大多数史学工作者所接受,而认为近代没有"让步政策"却似乎已成定论。作者通过清政府在镇压太平天国后实行的减浮、减赋、减差、招垦、劝农桑、兴水利等减轻农民负担,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认定近代确有"让步政策",而清政府的"让步政策",确实让农民得到了经济实惠,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物结集和近代报刊
    汤志钧
    2008, 0(3): 70-81. 
    摘要 ( )   PDF(1008KB) ( )  
    近代报刊盛行,发表于报刊的诗文,在作者结集中,或原文收录,或被增删,或刊落未收。对于报刊文章的考察,既有利于确定文集中作品的发表时间,也有助于对作者思想演变的考查。本文就梁启超的情况为例,具体进行了分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清末仁学的开展与困境——从学术上看戊戌思想家的悲剧根源
    罗检秋
    2008, 0(3): 82-92. 
    摘要 ( )   PDF(1435KB) ( )  
    儒家仁学在晚清得到思想上的阐发和某种程度的践履。康有为、谭嗣同等戊戌思想家既重释仁学的内圣修养,又阐发仁政学说,并在重民意识、平等思想和理想人格等方面将仁学与启蒙思想会通起来。他们执着于仁的理念,但在近代中国,仁学难以开出新的外王功业。在成圣成仁的追求中,康、谭等人的社会方案更加走向道德理想主义,人生结局也染上了浓厚的悲剧色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刘松龄笔下的乾隆十三年——刘松龄研究之二
    高王凌
    2008, 0(3): 93-100. 
    摘要 ( )   PDF(943KB) ( )  
    本文介绍了乾隆朝钦天监正刘松龄的两封私人信件,讨论的主题,正是乾隆十三年——空前严重的教案未已,又发生金川之役、皇后薨逝风波,以及政府大政策收敛,等等——这一非同寻常的年份。其中提到若干中国史料没有谈到的史事,就是对同一个问题,也有着不同的看法。无疑,作为耶稣会士的刘松龄具有他不同一般的眼光和立场。这是不难理解的,也是不多见的。如何对待类似的史料,也就成为我们清史研究的一个新的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清代观风整俗使设置研究
    邹建达, 熊军
    2008, 0(3): 101-108. 
    摘要 ( )   PDF(843KB) ( )  
    观风整俗使是清世宗为整饬地方风俗而特设的一个官职。雍正四年始设于浙江,七年又分别置于福建、湖南、广东;八年省浙江,至十一年底裁撤净尽。其设置特点为:因事权授、设置范围小、存在时间短、任职人数少、职权大小不一,以临时差遣为实质并兼具地方官特征。其所具有的处理地方事务的职权造成了与地方大员权利上的冲突和彼此之间的矛盾,是其设置效果不佳并最终被裁汰的主要原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清史纂修
    清史传记编写的几个问题
    潘振平
    2008, 0(3): 109-116. 
    摘要 ( )   PDF(7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修清史《地理志》的学术理论与编纂实践
    华林甫
    2008, 0(3): 117-136. 
    摘要 ( )   PDF(22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读史札记
    清代廷寄格式的演变
    宋希斌
    2008, 0(3): 137-141. 
    摘要 ( )   PDF(100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清代大理白族纠纷的解决规范
    佴澎
    2008, 0(3): 142-145. 
    摘要 ( )   PDF(3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