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1002-8587  CN 11-2765/K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过刊目录

    2018年, 第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8-02-27
    上一期    下一期

    学术专论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学术专论
    内务府管领中的“尚藩”人口
    刘小萌
    2018, 0(1): 1-15. 
    摘要 ( )   PDF(1536KB) ( )  
    关于清廷平定“三藩”问题,学界已有研究。其中有关“三藩”余部编入内务府管领史事,因汉文史料语焉不详,迄今鲜有涉及。本文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内务府奏销档》十件满文档案( 康熙朝九件,雍正朝一件) 为基本史料,以管领中“尚藩( 尚之信) ”人口为重点,就其来源、成分、分布、待遇等问题加以考察,进而说明管领人员的内部差异及变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康熙朝宦官新探
    杨珍
    2018, 0(1): 16-26. 
    摘要 ( )   PDF(1450KB) ( )  
    由于史料失载,清前期多数太监的事迹至今淹没无闻。本文利用新史料和满、汉文档案史籍,对清朝首任敬事房总管太监顾问行、哈哈珠子太监梁九功、哈哈珠子太监魏珠等人的身世经历予以发掘析述,揭示了宦官作为被压迫者和被奴役者,同时又作为清帝指令的传达者和执行者在清朝宫廷政治中发挥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孝经》与清代科举考试
    安东强
    2018, 0(1): 27-36. 
    摘要 ( )   PDF(1449KB) ( )  
    《孝经》与清代政治文化有着密切的互动影响,其具体表现之一即《孝经》与清代科举考试的关系。自顺治帝将《孝经》纳入科举考试,以论体出题从而衍生“孝经论”的科举文体。这一科举文体成为清代科举选才的一个特殊标准,历经数朝的变动与争议,最终在乾隆末年退出科举乡、会试。探究“孝经论”的衍出及其流变,既可以展现清代统治者宣扬“以孝治天下”的用意,也有助于全面把握清代科举选才取向的复杂内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御制《盛京赋》与清代政治文化——以《盛京赋》的发布、传播与阅读为中心
    张一弛
    2018, 0(1): 37-51. 
    摘要 ( )   PDF(1520KB) ( )  
    乾隆八年,皇帝东巡谒陵,撰《盛京赋》,将“盛京”这一地理概念从三个方面与清代政治文化相联系:优厚的自然条件,象征着大清得自天眷; 淳朴的社会礼俗,展现着满人道德风尚;肇基建都的历史,启示后人不可“忘本”。继而,皇帝通过行政体系与文教组织的渠道制造、传递诗册,促使臣僚阅读。在传阅《盛京赋》的过程中,读者的关照不仅在于文学品鉴,更在于政治意涵。整个过程展现出盛清朝廷影响精神世界的渠道和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清代新疆义仓与地域社会
    赵毅
    2018, 0(1): 52-62. 
    摘要 ( )   PDF(1444KB) ( )  
    清朝统一新疆后,在各地陆续设立五处义仓。乾隆四十八年起,大部分义仓相继裁撤。新疆建省时,在地方官的倡议下,再度兴设义仓,并根据该区情况,逐步在各乡镇广泛设立义仓。本文通过梳理清代新疆义仓相关档案资料,来探究义仓与当地社会的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折与海运: 胡林翼改革与19 世纪后半期的湖北漕务
    周健
    2018, 0(1): 63-81. 
    摘要 ( )   PDF(1580KB) ( )  
    咸丰七年,胡林翼在湖北推行漕务改革,将漕粮一律改折征收,以漕折银解部。这改变了漕粮征收本色之定制,调整了不合时宜的收支结构。咸同年间,各省纷纷效仿湖北,重订钱漕章程,此为“第二次耗羡归公”。同治末年起,湖北在漕粮折征基础上,每岁由招商局采买海运米三万石。甲午战后,漕折银转用于外债、赔款之急需。19 世纪后半期的漕运制度之剧变,反映出漕务运作中核定成本、依赖市场的程度大为加深,不计成本的“贡赋逻辑”逐渐被取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禁烟展限案与全国首起谘议局辞职风潮——以《广西禁烟案汇钞》为中心
    左攀
    2018, 0(1): 82-95. 
    摘要 ( )   PDF(1493KB) ( )  
    广西谘议局成立以后,立即会同巡抚制定分区分期禁烟办法,而张鸣岐自行展限,引起谘议局强烈不满。张鸣岐赴京述职,代理巡抚魏景桐采用拒绝报销电报费等手段逼谘议局就范,引起后者更大反弹。为维护议案和宪政的权威,广西谘议局全体辞职,第二届常年会无法召开,直到资政院裁决、摄政王亲下上谕才宣布复会。此事使广西谘议局成为各省谘议局的领袖和争相效仿的对象,把全国政治生态进一步推向激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君相关系的终曲——清季内阁与军机处改革
    李文杰
    2018, 0(1): 96-111. 
    摘要 ( )   PDF(1521KB) ( )  
    清末预备立宪之初提出的责任内阁,一定程度上与前代宰相制度吻合,这正是清朝祖制力图防范的权臣之弊,故难以得到朝野广泛的认同,成为丙午改革中责任内阁方案搁浅的原因之一。在宣统帝继位后的监国摄政王体制下,军机大臣副署上谕、部院衙门议覆资政院已决事项的做法,引发了资政院对司法、行政两类权力是否并行,军机处是否负行政责任的疑问,进而无意中促成责任内阁在短期内筹组完毕,然重大人事任命、奏折程序、政务流程与原制度并无太大区别。武昌起义之后实行的第二次责任内阁制,则完全改变了原有的政务处理模式,内阁总理大臣由资政院推举,日常政务均由阁令发出,已具备了君主立宪制下责任内阁的主要特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西史记和合》与晚清世界史观念
    邢科
    2018, 0(1): 112-120. 
    摘要 ( )   PDF(1451KB) ( )  
    《东西史记和合》是最早的东西历史比较年表,它将中西历史置于同一框架,寻求两者的相关性,并试图将中国历史纳入西方历史。这部年表将中国的循环状历史与西方的线状历史结合在一起。基于线性历史观,中国近代的世界史观念经历了社会进步观、社会进化观、社会发展观三个阶段,《东西史记和合》正是这一发展脉络的起点。从文化交流视角看,晚清世界史观念的萌生是中西文化互动的结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明使臣卜弥格的中国随从——教徒郑安德肋史事考释
    韩琦
    2018, 0(1): 121-126. 
    摘要 ( )   PDF(13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晚清中央与地方关系下的就地正法之制
    娜鹤雅
    2018, 0(1): 127-134. 
    摘要 ( )   PDF(13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苏联和俄罗斯联邦时期的清史研究
    Н.А.萨莫伊洛夫著 荆宇航译
    2018, 0(1): 135-156. 
    摘要 ( )   PDF(15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