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1002-8587  CN 11-2765/K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过刊目录

    2002年, 第0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2-11-15
    上一期    下一期

    学术专论
    读史札记
    学术动态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学术专论
    从赘婿地位看入赘婚的家庭关系——以清代为例
    郭松义
    2002, 0(4): 1-7. 
    摘要 ( )   PDF(459KB) ( )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一向有“夫为妻纲”的说法,这是指丈夫在家庭中具有主导、决定性的作用。入赘婚相对于正常婚姻是一种异变。本文利用清代档案文书及其他资料,对上述问题一一进行考察,以期对赘婚制家庭关系有较全面的了解。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清代徽州分家文书书写程式的考察与分析
    张研
    2002, 0(4): 8-19. 
    摘要 ( )   PDF(535KB) ( )  
    本文通过对清代徽州分家文书书写程式的考察,揭示了“分家”是中国传统社会家庭发展周期的起点;中国传统社会的家庭在“分家”引起的聚散升降的反复进程中,整体上保持着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的动态平衡;“诸子平分”的“分家”削弱了家庭,却强化了宗族 ,使小家庭成为宗族网络上牢固的“结”。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清朝的储权
    杨珍
    2002, 0(4): 20-32. 
    摘要 ( )   PDF(502KB) ( )  
    与清朝皇权产生、发展、逐步集中强化达于极致后迅速衰微的历史进程相一致,清朝储权经历了一个从没有建储而无储权,到册立储君,建立公开性的储权,又到削弱、取消储权,再到秘密建储,建立隐性储权,最终又回复到既未建储又无储权的演进历程。这些曲折变化,构成清朝储权不同于其他王朝储权的独特之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冲突与文化隔阂:杨名时案透视
    郭成康
    2002, 0(4): 33-48. 
    摘要 ( )   PDF(490KB) ( )  
    本文引证雍正朱批奏折等资料,试图揭示杨名时案背后隐藏的委曲情节,并通过比较研究官方与民间两种不同文本系统的杨名时传记,对雍正蓄意制造这一冤案,不仅从政治角度作出解析,而且把它放在满汉文化冲突的背景下加以透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辛酉政变与正统皇权思想──慈禧政变成功原因再探讨
    王开玺
    2002, 0(4): 49-56. 
    摘要 ( )   PDF(567KB) ( )  
    1891年8月,咸丰帝弥留之际的“后事”安排,是一种意在调适权力平衡但又必然引起权力争夺的行政措施。上谕“钤印”的规定,从制度上确保了皇权不致旁落,排除了肃顺等人挟制天子的可能,但同时也为慈禧掌握清廷最高权力提供了可能和保证。慈禧与肃顺等人在慈禧的太后封号、有无干预朝政权、是否垂帘听政、辛酉政变等问题上较量的胜利,在相当大程度上皆依恃皇权代表的有利地位。当时弥漫于朝野上下的正统皇权主义思想,使许多文武大臣及封建士大夫对肃顺等人赞襄政务、辅弼幼帝的合法性与可靠性表示出普遍的怀疑。这种正统皇权主义思想才是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成功的决定性深层次原因。它不仅影响着当时的人们,甚至影响着当代的某些史学工作者。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清代安康地区河运习惯法碑刻资料解读
    孙丽娟
    2002, 0(4): 57-69. 
    摘要 ( )   PDF(2819KB) ( )  
    清代安康地区河上运输非常繁忙,对安康地区经济文化的对外交流与发展贡献极大。但由于地理环境的因素,河上运输的风险大,事故与纠纷频繁,于是安康地区河运习惯法应运而生,填补了国家制定法的不足。从已发掘的碑版资料来看,安康的河运法不仅包含有调整河运纠纷的具体规定,且体现出现代商事法及其特别法海商法的一些主要的原则和精神,颇有值得研究的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清代滏阳河流域水资源的管理、分配与利用
    王培华
    2002, 0(4): 70-75. 
    摘要 ( )  
    清代滏阳河流域各县筑闸引水灌溉农田,但各县存在着激烈的争水矛盾。清代国家和地方政府发挥其社会职能:调整行政区划,促进水资源流域内统一管理;建立分水制度,调节了共同用水和均平用水。这些,对今日北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有启示意义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康乾时期关于治理下河地区的两次争论
    王英华
    2002, 0(4): 76-85. 
    摘要 ( )   PDF(474KB) ( )  
    黄河南侵夺淮后,下河地区始受水患。本文主要以清官书、档案、方志等基本史料为依据,对发生在康熙和乾隆朝的围绕下河地区水患问题的两场争论进行了论述和分析,并指出清前期的治河方案决策开始时受用人思想、地区利益、朋党之争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后来转变为以技术为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清代满洲人的民族主体意识与满洲人的中国统治
    欧立德, 华立
    2002, 0(4): 86-93. 
    摘要 ( )   PDF(219KB) ( )  
    本文试图运用族群理论来阐释清代满洲人的特质及其对中国的统治。作者认为清朝之所以能够将其统治保持近300年之久,取决于满洲人对中国政治传统的适应能力及保持其自身特殊素质的能力这两个方面。满洲精英集团依靠八旗组织成功地维持了本民族的一致性和民族认同意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康熙末年清军两次入藏的战略选择
    赵珍
    2002, 0(4): 94-103. 
    摘要 ( )   PDF(602KB) ( )  
    康熙末年,清朝以逐准噶尔部出西藏为契机,先后两次派兵入藏。第一次是纯粹军事意义上的行动,结果将亡兵败。第二次入藏取胜归于争夺民心政治战的功绩,与康熙帝正确审视政治环境、内外政治因素,利用卫拉特蒙古内部矛盾,区分蒙、藏民族关系等政治策略选择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康熙帝充分利用青海蒙古的军事力量和在藏的政治影响力,以“恢复你祖道法”为承诺,册封郡王等手段,拢得民心,使其出兵助战。同时,以从政治上取得优势为着眼点,册封塔尔寺灵童,树立达赖喇嘛这面宗教旗帜,大力争得蒙藏民众的支持,最大限度的孤立、瓦解准噶尔部在藏势力,为顺利入藏的决定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在充分利用青海蒙古的过程中,康熙帝对西藏问题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转变,直到最后的取而代之,实现对西藏的直接管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读史札记
    晚清常关考述
    祁美琴
    2002, 0(4): 104-111. 
    摘要 ( )   PDF(5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术动态
    20世纪规模最大的中国民间教门田野调查——评路遥《山东民间秘密教门》
    程歗, 曹新宇
    2002, 0(4): 112-121. 
    摘要 ( )   PDF(4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清朝闭关政策研究述评
    夏泉
    2002, 0(4): 122-124. 
    摘要 ( )   PDF(1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