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1002-8587 CN 11-2765/K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导航切换
清史研究
首页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投稿指南
期刊荣誉
数据库收录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过刊目录
2003年, 第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3-02-15
上一期
下一期
清史纂修
学术专论
读史札记
学术动态
全
全选
选: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隐藏/显示图片
清史纂修
Select
评《清史稿校注》
张玉兴
2003, 0(
1
): 1-13.
摘要
(
)
PDF
(7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设馆修史与中华文化的传承
陈其泰
2003, 0(
1
): 14-19.
摘要
(
)
PDF
(3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术专论
Select
《康济录》的思想价值与社会作用
李文海
2003, 0(
1
): 20-26.
摘要
(
)
PDF
(309KB) (
)
本文对乾隆帝“钦定”、陆曾禹编著的救荒专著《康济录》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具体的分析。既充分肯定该书倡导的灾荒观的积极意义,论述了该书对历史上救荒实务总结、推广的社会价值,又实事求是地指出该书存在的历史局限。文章认为,这部著作在展现作者敏锐的观察力、睿智的思考和炽烈的爱心的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在认识问题上的某些谬误和片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明清州县司法审判中的“六滥”现象
柏桦
2003, 0(
1
): 27-35.
摘要
(
)
PDF
(384KB) (
)
明清时期,州县是基层的司法审判单位,又是具体刑罚的实施机构。本文考察了州县审判和刑罚中的权责问题,具体论述了司法审判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包括滥词、滥拘、滥禁、滥刑、滥拟、滥罚等在内的“六滥”现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清代北京旗人舍地现象研究——根据碑刻进行的考察
刘小萌
2003, 0(
1
): 36-47.
摘要
(
)
PDF
(649KB) (
)
本文依据碑刻拓片,对清代北京旗人将土地施舍给寺庙宫观的现象进行了研究,主要考察施舍地的来源、施主的身份,施舍地的对象、施舍地的影响,认为旗人舍地产生了两方面的后果:促进了寺观大土地的发展,又造成旗地的流失。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论大凌河之战
阎崇年
2003, 0(
1
): 48-58.
摘要
(
)
PDF
(752KB) (
)
大凌河之战,后金将围城、和谈、攻坚、打援相结合,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围城打援、亦战亦款的成功战例。本文叙述战役过程并分析双方得失,阐明此役的影响:后金变革军制,开始组建八旗汉军,调整对明兵略,深入中原,掳掠财富。大凌河之战,后金获得战略性的胜利,明朝遭到战略性的失败——加速了明亡清兴的历史进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雍正朝文官保举和题补制度
王志明
2003, 0(
1
): 59-68.
摘要
(
)
PDF
(687KB) (
)
雍正为选拔能员,提高行政效率,不断完善保举和题补制度。督抚和部臣的人事权得到加强,他们在保题人才时不必回避血缘、亲缘等人事关系。同时,雍正也严格保题者的连带责任,严惩徇私和滥举行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顾祠修禊”与“道咸以降之学新”——十九世纪宣南士风与经世致用学风的兴起
魏泉
2003, 0(
1
): 69-79.
摘要
(
)
PDF
(815KB) (
)
清代道咸以降学风的转变,在学术史上已成为一种共识。除了传统的思想史角度外,对其具体发生的契机、转变轨迹和流衍空间的考察,也还可以从社会学的角度入手。本文以道咸年间京师宣南的文人交游为切入点,论证始于1843年,延续近三十年的“顾祠修禊”活动和道咸以降学风转变之间的关系,认为这一活动可以看作道咸学风转变的代表性事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论“墨学复兴”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康学伟, 薛柏成
2003, 0(
1
): 80-86.
摘要
(
)
PDF
(312KB) (
)
近代“墨学复兴”这一特殊历史现象无论在资产阶级革命的实践中,还是在近代科技文化发展及世风伦理的转变过程中均对近代社会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研究这一历史现象对今天新价值观的构建也有较大的理论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从母亲到国民教师——清末民族国家建设与公立女子师范教育
丛小平
2003, 0(
1
): 87-97.
摘要
(
)
PDF
(427KB) (
)
本文考察晚清女子学堂的发展过程,认为在民族主义思潮的鼓动下,原属于家庭范围的传统女学向近代女子教育转变。地方改革派士绅及官员积极参与建立女子学校,在激进与保守的双重压力下清政府将多种形式的、分散的近代女子教育融入民族国家建设中。国家为培养新国民,而借用传统观念,强化女子在儿童早期教育和学前教育中的作用,建立了官立女子师范学校。作为最高的国家教育机构,女子师范不仅提供了女子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而且将女子在社会上的工作合法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读史札记
Select
早期俄国来华使团人员构成考察
叶柏川
2003, 0(
1
): 98-102.
摘要
(
)
PDF
(2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中俄尼布楚条约》与《康熙皇舆全览图》的绘制
孙喆
2003, 0(
1
): 103-107.
摘要
(
)
PDF
(30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康乾盛世”之说的由来
刘焕性
2003, 0(
1
): 108-109.
摘要
(
)
PDF
(14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术动态
Select
《乾隆帝起居注》出版
吕坚
2003, 0(
1
): 110-111.
摘要
(
)
PDF
(1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明清以来中西文化交流与岭南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综述
赵春晨, 冷东
2003, 0(
1
): 112-114.
摘要
(
)
PDF
(1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2001年清史论文索引
吴玉清, 王绪芬
2003, 0(
1
): 115-124.
摘要
(
)
PDF
(3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