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1002-8587  CN 11-2765/K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过刊目录

    2010年, 第0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0-08-15
    上一期    下一期

    学术专论
    读史札记
    清史纂修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学术专论
    清朝《状式条例》研究
    邓建鹏
    2010, 0(3): 1-12. 
    摘要 ( )   PDF(512KB) ( )  
    作为清朝最重要的地方诉讼规则,各地衙门颁行的《状式条例》被印制于状纸之末,重点约束案件当事人审前的各种诉讼行为,包括:远年旧案不得起诉;无证据的案件不予受理;限制老幼妇女等人的诉讼资格;限定状纸书写形式、字数及案情叙述方式等等。《大清律例》主要是关于定罪量刑的实体法,清廷修例大都是针对某一刑事案件定罪量刑产生的实体法补充条款。因此,融汇了历代法律的传统与统治者意志的《状式条例》未能成为国家法典的一部分。这种具有"案件受理规则"特征的《状式条例》致力于实现官方对诉讼秩序的控制,其核心内容大同小异,部分弥补了国家法典涉及规范诉讼的条文甚为零散和简陋的状况。它成为清朝当事人人所必知、影响至广的"诉讼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清代刑部与京师细事案件的审理
    胡祥雨
    2010, 0(3): 13-20. 
    摘要 ( )   PDF(344KB) ( )  
    清代刑部作为天下刑名总汇,却大量审理京师笞杖案件,原因在于旗人尤其是皇族的特殊司法管辖以及清代京师审判制度的内在矛盾。清初,由于旗人特殊司法管辖,内务府和八旗对于旗民交讼之案须送刑部审理;五城察院对于单旗案件,也交刑部。清中期以后,涉及皇族的案件,不论罪之轻重,均由宗人府会同户、刑二部审理。清代京师并不存在逐级审转复核制,京师各衙门送刑部之案均不拟律,这使得刑部大量审理笞杖案件以避免拖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部档案》所见清代民间社会的“嫁卖生妻”
    吴佩林
    2010, 0(3): 21-33. 
    摘要 ( )   PDF(523KB) ( )  
    嫁卖生妻行为虽然为传统社会主流意识所摈弃,但在民间社会,由于经济的普遍贫困,更因其尚能使其中一部分人达到"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的婚姻目的,故作为一种民间习俗而普遍存在。在四川南部县,由于没有像招赘婚、转房婚等变例婚姻那样破坏原有的承嗣和财产继承秩序,故嫁卖生妻没有被官方列入"县中恶俗"。至于闹上衙门,多另有原因,尤以嫁后图索为首要。县官的裁决也是根据乡民不同的诉讼动机,参考但不严格按照律例,并权衡各方利益作出弹性处理。衙门的这种处理方式与底层民众的生存逻辑呈现出相互吻合的一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青年戴震:十八世纪中国士人社会的“局外人”与儒学的新动向
    胡明辉, 董建中
    2010, 0(3): 34-50. 
    摘要 ( )   PDF(689KB) ( )  
    本文从文化史的视角,分析青年戴震的经学方法论的形成。首先探讨商人与科考的大背景,说明戴震的边缘性格。戴震采取了极不寻常的字书方法,掌握了解读经典的原创方法。青年戴震于十年之间(1740—1750)发展出了一套字词学,专门的经学知识方法论,以及对于经典研究的整体评价的系统,并将其总结于《与是仲明论学书》中。本文对这一关键文本进行双向历史解读:读者是镜的历史脉络分析以及作者戴震的方法论系统分析。结论强调戴震方法论的客观性已超越其时代,并反思检讨了青年戴震学术形成的几种诠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戴震学术地位的确立与“西学中源”论
    徐道彬
    2010, 0(3): 51-65. 
    摘要 ( )   PDF(165KB) ( )  
    戴震是乾嘉学术的领军人物,他从徽州乡野来到京师后,以素衣秀才的身份在很短时间内就"声重京师,名公卿争相交焉",其学术何以迅速得到认同,是当今学术界悬而未解的问题。文章通过梅文鼎、梅瑴成、江永、戴震等对待西学问题的考察,说明戴震在前人的基础上以"中学"替换"西学"的特有方式,使人耳目一新。其学术地位的迅速确立,与他在"西学东渐"的学术变革时期,适时地顺应了朝廷的文化心态有关,由此也凸显了传统士大夫在学术与政治之间的艰难应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乾隆朝进呈讲义始末考
    陈东
    2010, 0(3): 66-74. 
    摘要 ( )   PDF(163KB) ( )  
    中国古代帝王教育主要有经筵、日讲及进呈讲义三种形式。清代乾隆时期进呈讲义长达十二年之久,直接涉及在朝大臣三百余人,对清代政治、经济、文化及学术影响甚大。乾隆时期进呈讲义大致可以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与宋元以来历代进呈讲义不同,其目的不在帝王教育,而是更注重对大臣品性的考核与鉴别。《御览经史讲义》作为进呈讲义的汇编,残缺遗漏之处甚多。乾隆以后的嘉、道、咸、同乃至光、宣各个时期,对此次进呈讲义的评价不尽一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太平天国刊印圣经底本源流考析
    赵晓阳
    2010, 0(3): 75-82+137. 
    摘要 ( )   PDF(177KB) ( )  
    1853年和1860年,太平天国两次大量刊印了圣经。太平天国刊印本到底以众多圣经汉译本中的哪个译本为底本,学术界一直持有两种观点,双方都提供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但至今仍然没有定论。本文通过中外文文献资料分析双方原文献,以及圣经汉译本的校勘对比,认为太平天国刊印本圣经是以郭士立译本为底本,而且对圣经汉译起了相当的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清代科举考试中的“商籍”考论——一种制度史的视野
    刘希伟
    2010, 0(3): 83-89. 
    摘要 ( )   PDF(139KB) ( )  
    在清代,商籍主要是指为盐商及其子弟设立的应考科举的籍类标记。但除此之外,"商籍"一词尚有其他的某些含义。科举考试中的商籍,是盐业与科举"联姻"的产物,同时也是政府与盐商之间利益交换的产物。清代在延续明代旧有商籍的基础上,在全国多个省份均设置了商籍学额与中额。在别省行盐执引者及其亲子弟侄果系无法回籍应试,是商籍应考条件最为严整的规定。但一方面这种应考规定在某些地区存在一定的变通之处,另一方面制度的成文规定并不能必然保证其完全按章运作,在录取率较高的背景下,大量本身并不符合应考条件的考生纷纷冒考商籍,由此造成了清代科举史上的一大冒籍类别。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清中后期村落联盟的形成及其对地方社会的意义——以“拜上帝会”基地广西浔州府为例
    唐晓涛
    2010, 0(3): 90-105. 
    摘要 ( )   PDF(1022KB) ( )  
    本文以太平天国拜上帝会基地广西浔州府为例,探讨清代中后期民间的祭祀性地缘组织——村落联盟之形成及其对地方社会的意义。本文指出,明清时期的浔州府地区在地方社会秩序形成过程中,发展出以社、庙祭祀为中心的超宗族、超村落的地缘组织即村落联盟。村落联盟在清中后期成为地方进行乡村整合的重要形式,更随着朝廷制度的变化,借用国家行政法规术语来使自身的存在合法化,成为地方最主要的社会结构。这种社会结构深刻影响着地方社会的历史进程,在浔州府地区,它成为拜上帝会建立的重要背景,在华南其他地方,其对地方社会的影响也值得进一步深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清朝外藩体制内的朝觐年班与朝贡制度
    张双智
    2010, 0(3): 106-115. 
    摘要 ( )   PDF(435KB) ( )  
    清朝视国内的蒙古、新疆、西藏等边疆民族地区以及境外的国家为"外藩",这可以划分为"内属外藩"和"境外外藩"两大层次。清朝针对内属外藩,创建了边疆民族首领朝觐年班制度;针对境外外藩,清朝延续前代实施了朝贡制度,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读史札记
    “斡朵里”非今“马大屯”考
    滕绍箴
    2010, 0(3): 116-123. 
    摘要 ( )   PDF(4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清代知县杜凤治对于三件命案的审理——读《杜凤治日记》之三
    张研
    2010, 0(3): 124-131. 
    摘要 ( )   PDF(3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清史纂修
    略谈清人别集的文献价值
    蒋寅
    2010, 0(3): 132-137. 
    摘要 ( )   PDF(2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清史列传·儒林传》点校订补
    刘凤强
    2010, 0(3): 138-148. 
    摘要 ( )   PDF(4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张鹏翮“文华殿大学士”考
    薛瑞录
    2010, 0(3): 149-150. 
    摘要 ( )   PDF(1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祭先农坛图》与雍正帝的统治
    刘潞
    2010, 0(3): 151-156. 
    摘要 ( )   PDF(2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